高素萍 更新日期:2024/4/15
高素萍,女,1966年出生,博士导师
工作单位 风景园林学院
电子邮箱 583475828@qq.com
招生专业 博士:086200风景园林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硕: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硕:086200风景园林
◆个人简历
民革党员,四川雅安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海绵城市协会委员,成都市风景园林专家库专家。
从事风景园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要专业:园林生态,主要研究方向:乡土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引种栽培园林植物新种质创制与培育技术。
曾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项目),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攻关和重点项目等10项,主研国家成果转化基金、省科技支撑计划,铁道部等部省级项目共20余项。
◆工作经历
1989.07-1992.07,云南林业科学院,助理工程师;
1992.08-2000.09,新疆农业大学,讲师;
1998.09-1999.09,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2000.09-2003.06,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3.07-至今,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园林研究所/学院,副所长/教授
◆教育经历
1985.09-1989.07 在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读林学专业本科;
1997.09-1999.07 在新疆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读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
2000.09-2003.06 在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读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获奖荣誉
主要获奖如下:
1、科研获奖(含规划设计类获奖)
(1)四川竹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排名7)
(2)四川主要丛生竹定向培育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推广,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排名3)
(3)四川主要丛生竹定向培育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花示范推广,林业部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排名2)
(4)峨眉山市峨秀湖环湖园林景观设计工程,2014年度工程勘察设计“四优”一等奖,2014(排名3
(5)雨雪冰冻灾害后四川主要经济竹林恢复重建关键技术与示范,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排名1)
(6)绵竹市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排名7)
(7)绵竹市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四川省部级科技奖或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排名8)
(9)峨眉山市峨秀湖环湖园林景观设计工程,四川省部级科技奖或哲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排名2)
(10)西南主要丛生竹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链示范,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排名3);
2.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1)获“园冶”杯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多次;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金奖1次;
(2)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省金奖1次(2019年)。
3、教学成果奖
(1)四川农业大学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
(2)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17年
4、个人荣誉
(1)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11年
(3)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5年
(4)第六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2016年
(5)首届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先进工作者,2014年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园林分会常委;
四川省海绵城市协会委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委员;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委员。
◆研究领域
(1)乡土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引种栽培
(2)园林植物新种质创制与培育技术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四川省“十四五”育种攻关项目 特色花卉资源创制与利用创新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四川省“十三五”育种攻关项目 功能型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发掘与配套技术研发;
国家成果转化项目 “绵竹5号”新品种培育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推广
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 特色功能型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发掘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川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重大培育项目 天彭牡丹培育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十一五”花卉育种项目 大花蕙兰新品种选育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刚竹属观赏竹种间亲缘关系RAPD分析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四川天然林生态环境价值资产评估与补偿研究
主研项目:
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
铁道部重大应用项目
◆发表论文
发表学术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余篇,Top期刊2篇,主要代表论文如下:
[1] Li W, Gao S, Lei T, et a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ed a cold stress-responsive transcription factor, PaDREB1A, in Plumbago auriculata that can confer cold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2: 499.
doi: 10.3389/fpls.2022.760460
[2] Shi L, Gao S, Lei T, et al. An integrated strategy for polyploidization of Cera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based on tissue culture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and the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ability of tetraploids[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2022: 1-16.
[3] Li Y, Li W, Hu D, et al. Metabol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role of cyanidin metabolism in Plumbago auriculata flower color[J]. Journal of Plant Biology, 2021, 64(3): 253-265.
[4] Shen P, Gao S, Hu J, et al. In vitro flowering of the distylous plant Plumbago auriculata Lam[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21, 137: 492-498.
[5] Gao S, Li W, Hong M, et al. The nonreciprocal heterostyly and heterotypic self-incompatibility of 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J].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2021, 134(3): 543-557.
[6] Lei T, Gao S, Lin X, et al. Calcium signalling mediated the regulation of growth and polysaccharide accumulation by light quality in Dendrobium officinale protocorms[J]. Hort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Biotechnology, 2021, 62(2): 287-297.
[7] Chen X, Gao S, Shen P,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intra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Plumbago auriculata and Plumbago auriculata f. alba based on horticultural traits and molecular markers[J].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2021, 43(2): 1-12.
[8] Shen P, Gao S, Chen X,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main flow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1 generation derived from intra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Plumbago auriculata and Plumbago auriculata f. alba[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20, 274: 109652.
[9] Hu D, Gao S, Li W, et al. Dissecting the distyly response to pollination using metabolite profiling in heteromorphic incompatibility system interactions of Plumbago auriculata Lam[J].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2020, 42(7): 1-6.
[10] Li W, Gao S, Li Q, et al.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Plumbago auriculata Lam. in response to cold stress[J].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2020, 42(6): 1-18.
[11] Hu D, Li W, Gao S, et al. Untargeted metabolomic profiling reveals that different responses to self and cross pollination in each flower morph of the heteromorphic plant Plumbago auriculata[J].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9, 144: 413-426.
[12] Jiang Y, Liu S, Hu J, et al. Polyploidization of Plumbago auriculata Lam. in vitro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including cold tolerance[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2020, 140(2): 315-325.
[13] 陈曦, 高素萍, 申萍,等. 蓝花丹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18(6):1909-1915.
[14] Hu J, Gao S, Liu S, et al. An aseptic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 for obtaining plumbagin of 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2019, 137(2): 369-377.
[15] 赵云芳, 代佳灵, 高素萍, et al. 蓝花丹花芽分化外部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关系[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6):203-208.
[16] Gao S, Zhu Y, Zhou L, et al. Sucrose signaling function on the formation and swelling of bulblets of Lilium sargentiae EH Wilson[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2018, 135(1): 143-153.
[17] 朱原, 高素萍, 罗良旭, 等. 蓝花丹叶片不定根的诱导与光质对其白花丹素积累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3):337-343.
[18] 李文骥, 高素萍, 雷霆,等. 蓝花丹开花生物学观测及花粉储存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7, 35(6):874-883.
[19] 司文慧, 高素萍, 吴佩纹,等. 蓝花丹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其采集,贮藏技术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7,35(5): 759-766.
◆专著教材
副主编专著5部,参编国家级教材1本;
(1)观赏竹配置与造景(专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北京,共151页,副主编
(2)园林植物培育学(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北京,共275页,副主编
(3)丛生竹集约培育模式技术(专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北京,共300页,副主编
(4)西蜀园林(专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北京,共309页,副主编
(5)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北京,共247页,副主编
(6)竹类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4,北京,共332页,排名第2
◆教学活动
本科:《园林生态学》;
研究生:《高级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与技术》;
博士生:《园林生态学前沿》
◆指导学生
先后培养授位博士研究生5人,授位硕士研究生105人。
◆我的团队
团队现有教授1人,博士(副教授)2人,讲师1人。
主要从事药用保健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培育研究。目前团队已选择白花丹科白花丹族5种植物进行相关研究,其中对蓝花丹和岷江蓝雪花已有11年的系统深入研究。在全国率先实现蓝花丹组织培养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