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忠 更新日期:2025-06-03
曾维忠,男,1968年出生,【学术学位:博士导师,专业学位:硕士导师】
工作单位 经济学院
行政职务 经济学院院长、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
单位电话 028-86290878
电子邮箱 zwz2011@foxmail.com
招生专业 博士:1203Z3农村与区域发展,硕士:020205产业经济学,095138农村发展
◆个人简历
曾维忠、男、重庆市城口县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省市场学会副会长、四川农业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在Ecological Economics、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地理等SSCI、CSSCI收录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7部、教材2部;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2项(次),其中,主持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工作经历
1992.07-2002.03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处工作
2002.03-2010.03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2010.03-2012.08 四川农业大学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2012.08-2013.03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处直属党支部书记、副处长(主持工作)
2013.03-2024.04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处处长、直属党支部书记
2024.04-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育经历
1988年9月-1992年7月,四川农业大学农经系农牧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0年9月-2002年7月,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获管理学硕士
◆获奖荣誉
1.森林碳汇扶贫:理论、实证与政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1,1/5
2.同步全面小康进程中四川精准脱贫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3/5
3. 禽疫病防控体系无公害系列药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3/9
4.同步全面小康进程中四川精准脱贫研究,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20,3/9
5.岷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配套政策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1/8
6.自然灾害与贫困协同治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5/8
7.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进程和对策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2/5
8.四川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减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9,2/5
9.林业碳汇管理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4/5
10.四川现代农业技术集成机制创新与应用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5/5
11.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技术推广模式构建、评价与优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3/5
12.农业技术创新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3/5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四川省市场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会长
四川省社科联第七届、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
◆科研项目
主持的部分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森林碳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机制研究(22BJY129)
2.国家社科基金,推进西南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扶贫的政策研究(15BJY093,优秀结项)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项目非碳效应评估研究(21YJA790002)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岷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配套政策研究(09YJAZH061)
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驱动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2025,公示)
6.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四川完善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SC22ZDYC42)
7.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和对策研究(SC17ZD10)
8.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森林碳汇非碳效应增进机制研究(SC20A012)
9.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生物育种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应用(SCCXTD-2024-2)
10.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基于农户视角的林业共营制研究(22RKX0097)
11.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研究(2018ZR0279)
12.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支持经费项目,森林碳汇精准扶贫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应用(2017-2020)
13.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基于CDM的四川省碳汇林业发展路径研究(2015ZR0031)
14.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减贫与区域发展科研创新团队(17TD0029)
◆发表论文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森林碳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理论逻辑与提升路径 [J/OL]. 生态学报, 2025, (10)
2.脱贫地区农户生计转型是否具有生态环境溢出效应?——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微观验证 [J]. 农村经济, 2023, (05)
3.精准扶贫提高了贫困户的幸福感吗——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农业技术经济, 2022, (05)
4.人穷志短:农村贫困与志向失灵——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 [J]. 农业技术经济, 2020, (11
5.四省藏区多维贫困空间分异及基层能力建设 [J]. 经济地理, 2020, 40 (02)
6.碳汇造林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吗?——基于四川县域面板数据的PSM-DID实证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2)
7.基于PSR模型的深度贫困县脱贫进程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 (12)
8. 基于农户感知的森林碳汇扶贫效应分析 [J]. 南方经济, 2019, (09)
9.后期扶持产业发展与库区移民减贫增收利益联结机制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调查数据 [J]. 经济体制改革, 2019, (02)
10.精英俘获与大众俘获存在吗——来自森林碳汇扶贫的经验证据 [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 34 (01)
11.政府推动背景下森林碳汇项目农户参与的制约因素研究 [J]. 资源科学, 2018, 40 (05).
12.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 (04)
13. 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综述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 38 (02)
14.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J]. 林业科学, 2016, 52 (07)
15. 森林碳汇扶贫:理论探讨与现实思考 [J]. 农村经济, 2016, (05)
16.借贷需求视角下的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分析——基于四川省宜宾市364个农户的调查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09)
17.岷江上游生态补偿的博弈论 [J]. 生态学报, 2008, (06)
18. Who benefits from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olicy lessons from a forest carbon sink program in China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23, 214: 107976
19. Accultur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participating in 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gram: A survey of Yi ethnic areas in Liangshan, China [J].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2018, 32
20.Influence of rural households livelihood capital on income derived from participation in the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 a case from the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of China[J].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SCI]. 2018,20(4)
◆专著教材
1.森林碳汇扶贫:理论、实证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英文版),2024;排名第一
2.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年,副主编
3.精准脱贫第三方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7,排名第四
4.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慢性贫困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排名第四
5.四省藏区多维贫困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排名第六
6.残疾人精准扶贫研究:以巴中为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排名第四
7.农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副主编
8.林业碳汇管理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排名第四
9.农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排名第三
◆教学活动
硕士、博士生课程:林业经济专题
本科生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指导学生
为第一导师培养毕业全日制博士和硕士28人,其中,5人被国家公派到多伦多大学等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6人获省级或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我的团队
所在团队依托的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与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宣传教育中心、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共建共享的智库;研究团队是四川省社会科学 “乡村振兴创新研究团队” 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省教育厅“减贫与区域发展”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