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勤 更新日期:2023-06-14
何淑勤,女,1976年出生,博士导师
工作单位 林学院
单位电话 15882283012
电子邮箱 angelhsq@163.com
招生专业 【博士】: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硕】: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硕】:095400林业
◆个人简历
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主研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并在《Catena》、《WaterScienceandEngineering》、《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Hydrology》、《农业工程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土壤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资源科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0篇,参编学术专著2部,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0项,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参编《水土保持工程学》、《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林学》和《流域水文学》4部教材,发表教改论文3篇。
◆工作经历
(1)2018.12-至今,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教授
(2) 2013.03-2018.11,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副教授
(3) 2008.01-2013.02,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讲师
(4) 2002.07-2007.12,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园艺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助教
◆教育经历
1998.09-2002.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2008.09-2011.06四川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农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2012.09-2019.06四川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士
◆获奖荣誉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四川农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四川农业大学首届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水土保持协会会员,四川省农发水土保持项目技术评审专家,四川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技术评审专家,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技术审查专家。
◆研究领域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余植被重建、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科研项目
1.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YFS0463,干旱河谷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2019.01-2021.12,20万,主持
2.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5ZB0009,紫色土区玉米季横垄坡面片蚀过程研究,2015/06-2017/06,1.5万元,已结题,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307,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演化特征及其对作物防蚀的响应机制,2013/01-2016/12,70万元,已结题,参加
4.“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高山峡谷农耕种植区土壤保持与保护性耕作技术(2022YFF1302903),2022.09-2026.08,主研,55万元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紫色土坡面地表微地形变化与水沙过程的耦合机制(42177316),2022.01-2025.12,56万元,主研
6.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283,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形态演化数值模拟,2011/01-2012/12,5万元,已结题,参加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0901138,川中丘陵区坡耕地防蚀机理研究,2010/01-2012/12,21万元,已结题,参加
8.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8-KF-05,地表糙度演变过程的侵蚀产沙响应规律研究,2009/01-2011/12,8万元,已结题,参加
9.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8,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演化特征及其与侵蚀的互动效应,2008/01-2009/12,4万元,已结题,参加
10.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08JY0022,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机理研究,2008/01-2010/12,10万元,已结题,参加
1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006BAC01A11,长江中上游西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2006/01-2010/12,60万元,已结题,参加
◆发表论文
并在《Catena》、《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Hydrology》、《农业工程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土壤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资源科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15篇.
1.Shuqin He, Renhuan Zhu,Zicheng Zheng,Tingxuan Li.The effect of tea plantation age on soil water-stable aggregates and aggregate-associated carbohydrate in southwestern China.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2023,11,393e401.
2.He, Z.; Xu, H.; He, S.; Liang,X.; Zheng, Z.; Luo, Z.; Wang, Y.;Zhang, Y.; Tan, B.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Loss with Water Erosion in Sloping Farmland of
Southwestern China during Maize (Zea mays L.) Growth Stages.Agronomy 2023, 13, 738.
3. Shi, X.; He, S.; Ma, R.;Zheng, Z.; Yi, H.; Liang, X.Multi-Scal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Loss and Natural Rainfall on Sloping Farmland Using the Hilbert–Huang Transform in Southwestern China.Agronomy 2023, 13, 1492.
4.杨瑞杰,何淑勤,逯传琦,史小鹏,郑子成.大渡河干旱河谷区横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水保效益.水土保持学报, 2022, 36(6):16-22.
5.杨瑞杰,何淑勤,周树峰,等 . 杂交粱草生长期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及其根系调控效应 . 草业学报,2023,32(7):149-159.
6.HE Shu-qin,MA Rui,WANG Na-na,WANG Shuang,LI Ting-xuan,ZHENG Zi-cheng.Comparison of nitrogen losses by runoff from two different cultivating patterns in sloping farmland with yellow soil during maize growth in Southwest China.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2, 21(1): 222–234
7.He S Q, Gong Y B, Zheng Z H, Luo Z T, Tan B, Zhang Y Q. Effects of rainfall intensities and slope gradients on nitrogen loss at the seedling stage of maize (Zea mays L.) in the purple soil regions of China. Int J Agric & Biol Eng, 2022;15(2): 142–148.
8.Shuqin He, Zicheng Zheng, Renhuan Zhu.Long-term tea plantation effects on composi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Southwest China.Catena 199 (2021) 105132
9. He S , Jia H , Zheng Z ,et al.Responses of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within soil aggregates to tea plantation age.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2, 29(56):85114-85127.
◆专著教材
参编《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和《Research on Soil Erosion》学术专著2部,参编《水土保持工程学》、《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林学》和《流域水文学》4部教材。
◆教学活动
主讲研究生《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技术及应用》2门课程。
◆指导学生
目前,毕业研究生16人,在读研究生9人,其中博士有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