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燕 更新日期:2023-05-17
唐晓燕,女,1986年出生,学硕导师
工作单位 资源学院
行政职务 植物营养与肥料系 副主任
电子邮箱 tangxycau@126.com
招生专业 【学硕】:090302植物营养学,【专硕】: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个人简历
唐晓燕,女,博士,副教授。2003–200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学位,2010-2014年在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2014-201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张福锁院士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7年入选四川农业大学人才引进计划,2018年入选四川省特别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耕地地力提升、土壤磷养分循环、面源污染防治和作物磷养分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New Phytologist、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和引智项目、四川省区域创新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编专著2部。培养硕士生4名。
◆工作经历
2014年09月—2017年03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 博士后
2015年09月—2015年12月,荷兰瓦格宁根大学 访问学者
2017年03月—2018年11月,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助理研究员
2018年12月-至今,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副教授
◆教育经历
2003年09月—2007年06月,山东农业大学 农学学士
2007年09月—2009年06月,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硕士
2010年04月—2014年03月,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理学博士
◆获奖荣誉
2018年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专家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综合治理专家指导组专家组成员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根际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耕地地力提升
土壤磷养分高效利用
根际微生物生态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科研项目
1.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3ZDYF0091,空天地一体的农业数字化智能风控系统研发与应用,2023/01-2024/12,100万,在研,参与;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2YFD1901403, 农业源有机废弃物土壤增碳消障靶向产品研发, 2022/11-2025/12, 500万元, 在研, 子课题主持人;
3.四川省科技厅区域合作项目,川吉多样化种植提升坡耕地产能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22/01-2023/12,40万元,在研,主持;
4.成都市科技局重点研发支撑计划,2021-YF05-01472-SN,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2021/08-2022/7,10万元,在研,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2505,功能微生物强化根土互作提高大麦/蚕豆间作有机磷活化利用的调控机制,2020/1-2023/12,59万元,在研,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31501830,间作体系中根际pH诱导有机磷活化的微生物过程研究,2016/1-2017/12,18万元,已结题,主持;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800605,粮油轮作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2018/7-2020/12,235万元,已结题,研究骨干;
8.四川省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1922229005,物种多样性提高农田磷利用效率的地下部互作机制研究,2019/1-2020/12,3万元,已结题,主持;
9.四川省天府英才工程专项,2019/1-2021/12,50万元,已结题,主持;
10.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8GJHZ0229,微生物-植物互作介导的禾本科-豆科间作体系磷高效利用机制,2018/1-2019/12,30万元,已结题,主持;
1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6T90152,根际pH诱导的微生物学过程和计量学特征的研究,2016/6-2017/9,15万元,已结题,主持;
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2015M580150,根际pH诱导有机磷活化的解磷菌群的定量化研究,2015/6-2016/12,8万元,已结题,主持;
◆发表论文
XY Tang; ZW Wu; SL Hu; GD Chen; R Huang; YJ Wu; B Li; Q Tao; KM Jin; CQ Wang; ZH Wen. 2023. Crop domestication disrupts intercropping benefits: a case study from barley- faba bean mixture under contrasting P inputs, Fronters in Plant Science.
XY Tang; CC Zhang; Y Yu; JB Shen; W van der Werf; FS Zhang. 2020.Intercropping legumes and cereals increases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a meta-analysis, Plant and Soil.
XY Tang, S Placella, F Daydé, L Bernard, A Robin, E-P Journet, E Justes, P Hinsinger. 2016.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rhizosphere of intercropped durum wheat and faba bean in a long-term phosphorus field experiment. Plant and Soil.
XY Tang, L Bernard, A Brauman, T Daufresne, D Desclaux, G Souche, S Placella, P Hinsinger. 2014. Increase in microbial biomass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the rhizosphere of intercropped cereal and legume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XY Tang, E Betencourt, L Bernard, S Boudsocq, J Shen, F Zhang, P Hinsinger. 2021. Nitrate supply controls the fate of phosphorus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intercropped durum wheat and chickpea. Biology & Fertility of Soils.
DS Zhang, C Zhang, XY Tang, H Li, F Zhang, Z Rengel, W Whalley, W Davies, J Shen. 2016. Increased soil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duced by faba bean root exudation stimulates root growth and phosphorus uptake in neighbouring maize. New Phytologist.
XY Tang*, LY Cheng*, C Vance, P White, F Zhang, J Shen. 2014. Interactions between light intensity and phosphorus nutrition affect the phosphate mining capacity of white lupin (Lupinus albus 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P. Hinsinger, E. Betencourt, L. Bernard, A. Brauman, C. Plassard, J Shen, XY Tang, F Zhang. 2011. P for two, sharing a scarce resource: soil phosphorus acqui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 of intercropped species. Plant Physiology.
B Wang*, X Tang*, L Cheng, A Zhang, W Zhang, F Zhang, J Liu, Y Cao, J Shen. 2010. Nitric oxide is involved in phosphorus deficiency-induced cluster-root development and citrate exudation in white lupin. New Phytologist.
◆专著教材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化学卷》
◆教学活动
本科生课程《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资源与环境概论》
研究生课程《根际生态学》、《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耕读教育《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的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进展与挑战》
◆指导学生
1.研究生:毕业4名,
刘洪禄 2018-2021 不同氮磷投入对油菜-水稻轮作体系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婉怡 2019-2022 大麦/蚕豆间作根际互作及其遗留效应提高土壤磷利用效率的机制研究
孙银珠 2019-2022 提高酱香型白酒糟蛋白转化率的 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吴政武 2020-2023 长期施肥和外源秸秆添加对石灰性紫色土有机碳库的影响机制
在读9名:胡思柳、唐柯、户凤铃、周裕鑫、范晓涵、查孟琴、金哲瀚、兰思颉、马娟

2.本科生:目前已指导16名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分别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2020届
张方琳 种植模式和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库的影响
2021届
高大鑫 适合成都平原推广的磷高效油菜品种筛选
程 琪 驯化水平驱动的大麦/蚕豆间作低磷胁迫下的根际互作机制 (校级优秀毕业生)
胡 彦 秸秆还田和减氮施肥对土壤磷特征的影响 (校级优秀毕业生)
周贤治 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西垚 不同水稻品种磷利用效率的差异初探
2022届
曾涵 不同氮磷投入对油菜-水稻轮作体系磷活化和磷平衡的影响
苟洪成 氮磷投入对油菜-水稻轮作体系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的影响
贾小琳 不同磷水平下大麦/蚕豆间作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
梁思婕 不同氮肥投入量和形态对稻-油轮作体系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邱素雅 油菜-水稻轮作中土壤氮磷有效性对不同氮磷肥投入的响应
冉文昊 油菜 -水稻轮作体系不同氮磷投入对土壤磷库影响
王溦 不同作物残茬添加对土壤碳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023届
姚 望 不同土壤供磷水平对大麦/蚕豆根际互作的影响
陈 柯 供磷水平对间作体系植物-土壤反馈强度和方向的影响
王 江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对土壤微生物源碳的影响
符文洋 不同碳磷比秸秆添加和作物的遗留效应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3.科研兴趣培养项目
基于元分析的种植模式和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库的影响(2018,校级);
小麦/鹰嘴豆间作对紫色土磷高效利用的机制研究(2018,校级);
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氮磷效应及其后效研究(2019,校级);
植物-土壤反馈介导的间作体系磷高效利用的机制研究(2020,校级)
凋落物C/P计量比影响功能菌群的结构提高大麦/蚕豆间作磷利用效率(2023,校级)
微塑料影响不同根功能属性作物磷吸收的作用机制 (2023,校级)
◆我的团队
隶属于土壤健康与绿色发展团队
团队首席:王昌全教授
成员:李冰、蔡艳、唐晓燕、陶琦、黄容、吴英杰